出海大厂,像Shein、Temu等,他们几十亿的营销预算,也是靠上千个营销素材大量试错推广,狠狠砸出一片天际。
网络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广告投放,也就是常说的media buy,但其实广告投放这件事放在现在来看大家的差异化已经很小了,投放针对的人群、渠道,分析点击率、转换率、如何迭代和优化以及进行数据分析,基本上已经被营销机构乃至个人affiliate玩得很熟练。
除非有一个新的“流量怪物”突起,让大家陷入新的赛道研究试错,否则像市面上熟悉的Google、Bing、Facebook、Tiktok以及国内的百度、聚光、微信,平台已经成立且发展到了成熟阶段,大厂之间对于广告投放这件事的算法基本趋于一致,如果要想在策略以及信息差上做出差异化的投放,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吹牛皮,当然这点不包含特定的平台资源。
之前关于公众号今年定位的时候说过,我们之前讲了很多教程,但是都是一个“点”,我希望能给公众号读者一些“面”上的启发,顺带也是个人成长记录以及心得体会,不一定是正确的,欢迎大家一起探讨。
因为最近在做Temu的半托管策略,也看了不少Temu的文章以及教程,也看了不少网络上关于Temu的评价,今天我想尽量客观的角度谈谈Temu这个平台的出海案例,内容不深奥,主要也是讲讲关于网络营销漏斗的基础常识,希望对于我们个人后期再投放上能有一些启发,也希望能对做“半托管”的朋友一些观点参考。
在流量市场上有一个最重要的词叫做 “CAC” :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,翻译成中文术语就是“获客成本”。
获客成本CAC=(销售成本+市场营销成本)/新增客户
在电商竞争领域里面,流量之战就是“CAC”之战,同样的预算,你的“CAC”更低,新增用户就更多,创造的收入更多,用户留存率更大,自然就可以笑傲最后。在市场营销玩法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,流量获客其实是一个漏斗,从上到下分别是:品牌意识、兴趣、考虑、购买转化行为以及用户留存。

通过以上环节,一步一步把客户往下拉,最终达成营销出圈以及流量裂变的目的,中间涉及的一些环节,我们接下来通过“Temu”作为案例,慢慢展开讲讲这些所涉及到环节。截止到2024年8月,可以看到Temu的流量渠道分布:

图:similarweb网站截图

图:similarweb网站截图
和2022年24%的社交流量占比比起来,现阶段Temu的社交流量占比仅为11.52%,一方面是付费广告推广进入了瓶颈期,流量成本是呈边际成本递减,且Temu的社交流量来源80%来源于Facebook,都知道由于老美的隐私法,广告平台收集用户数据的难度变高了,对应的流量成本水涨船高,Shein(希音)的“CAC”能达到40美金一个用户,对于平台而言,做投放的策略可能要重新再考虑了。
品牌意识 Awareness
我们先来看看品牌logo设计以及品牌层面分析,以Temu为例,再综合Shein此类竞品,所有的投放,都是把用户拉到我们的营销界面之后,用户的行为基本由品牌产品的调性来递进,所以品牌定位以及意识非常重要,这关于到品牌的意向客群或目标客户。像Shein(希音)的设计是纯黑白,简约,也可以看到一些同类的知名品牌设计,可以看出Shein对于自身的定位应该是:先锋、时尚,Trendy这类的词汇。

图:KPM Design
像Temu(拼多多海外版)的设计是橙色系,也是一个比较中规中矩的色系搭配,也是中国企业很喜欢使用的色系,而且像Temu这类平台出海较早,所以它在自己的logo上面放了裙子、玩具木马、高跟鞋、包包这类品类图标,突出自己是一个电商平台的特质。

图:KPM Design
品牌兴趣 Interest
接下里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漏斗,还是以“Temu”为例,我们先看看整体的界面UI和布局,再看看几个同类型的电商网站对比。

图:硅谷101
其实Temu从上架以来,一直把Shein当做学习对象,毕竟Shein取得了不菲的成绩,所以也有必要作为案例研究,测试从视觉设计风格以及UI设计上,看能不能提高转化率,一个市场已经验证的设计风格,再保守的情况下,其他出海企业学习就行,没必要太过于创新,出海企业预算是足,但是子弹应该打到该打的地方,钱也应该花在刀刃上,面对一个你不太熟悉的客群,学习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就是最稳妥的选择。
考虑 Consideration 购买Purchas 留存 Retention
在用户下单界面,Temu目前是免运费并且还有一些折扣,Shein对应的会有一些物流费用,所以Temu只靠低价和折扣来减少客户犹豫时间,促进客户的下单率,尽量快的完成用户购买闭环。

图:KPM Design
国内的拼多多是通过“砍一刀”的营销策略,在微信端完成裂变,最终成功营销出圈,很多人质疑国外这种方式能不能延用,其实老外早就习惯了Referral这种营销策略,毕竟Affiliate这个行业基因都是老美那边的,对于用户推荐,只要好处给到位,大家很乐意去宣传,只是还是要考虑方式方法,“暴利”裂变这种可能会被判定为过度营销,口碑容易崩坏,目前Temu还是通过推介奖励(Referral Bonus)机制来吸引新用户,用户可以通过WhatsApp、Messenger、Facebook等社交平台分享Temu的商品折扣码或邀请链接,每成功邀请一定数量的新用户注册,邀请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。
靠用户去Referral的确可以拉低整体的“CAC”,是个很不错的营销策略,就是规则制定上需要与时俱进,面对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奖励力度,相信这个拼多多还是非常有经验的。
上面我们说过对于大平台的而言,最上面的品牌意识投放是做不出差异化的,出海企业的差异化必须是下方的漏斗,我们可以看到Temu的差异化就是:低价商品、新用户折扣、免邮费、免费退货、仅退款等这些产品供给和物流链上做功夫,将用户从“兴趣”漏斗上快速拉至决策层面。
关于半托管的一些个人看法可看文章:我在Temu上爆单了
官方推荐入驻链接:
- https://seller.kuajingmaihuo.com/mobile-main/register.html?invitationCode=wcidtf
如有关于半托管的运营问题,欢迎添加微信咨询。
Pingback: 全平台最详细的Temu的入驻知识